今天總算去看了海角7號
上映已近尾聲,這一場,除了我,還有2個阿伯,共3人
我坐在第6排,正中央,最好的位子,一個人看電影,大概十幾年未曾有過,聽說這是有笑有淚的電影,會流淚的電影,還是像這樣,沒人的時候來看最佳!
早已不青春的男人,但有時看日劇還會熱淚盈眶,這種沒人的電影院最適合!!
散場出來,我必須說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,節奏明快,比起很多年前看侯孝賢的「戀戀風塵」,一個風景空鏡快30秒,讓我急得怕有觀眾受不了,昏死在座位上或拂袖而起,完全不同!(當然我不是說戀戀風塵不好,我相當喜歡這部片)。
我想影評或觀後感,也不提了,無論報章雜誌,網路都有不同的看法,我所想的是,台灣一般庶民百姓,在戰前,戰後,有多少無奈的悲歡離合?
我們祖父,祖母所面對的時代,對我們是如此的模糊與不真切。
日本人來台從1895年到1945年共50年,殖民統治是政權的本質,無庸置疑,但一般庶民,日本人與台灣人是如何相處呢?
日治時代,除了日本高官,還有為了比較好的收入而來台的警察,娼妓,商人,老師,尋求機會的下階層人,彼此的互動又如何呢?
在台生長的「灣生」(台灣出生成長的日人),「灣妻」(日人的台籍老婆),混血的下一代,又是如何與原來這塊土地的人民互動呢?
國民黨來台,把所有日本人驅逐(無論意願如何,不可留在台灣!),有多少是拆散親情與感情牽絆?
海角7號所要講的只是冰山一角,一個來了50年的異族,會與原本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沒有牽絆嗎?
民族主義或民族國家可以凌駕個人的親情愛怨嗎?
台灣從400年前就開始是個多民族的土地,荷蘭人,福佬人,客家人,原住民,日人,都在這土地上生活繁衍,
一廂情願的漢人主義完全不符實際的狀況,單一血統或單一文化至上的說法是落後且粗暴的統治者手段。38年以後來的人,如仍不能接受認同這塊土地,落地生根,情願在心理上漂盪,充滿不安全感,不是自找罪受嗎?
海角7號那7封信,是時代的悲劇,人的感情,不會因國籍,人種而有所不同。
我想到陳昇1992年「別讓我哭」裡面的一首歌,正好對應了電影中,只有日本男子的牽掛深情,而未見的台灣女子的隻字片語
歌名 「 國 界 」
男子口白(日語):
在遙遠故鄉的妳 好嗎?
在夢裡面 我會像白雲一般地飛到妳身邊
風彷彿是我在和妳輕聲細語
雨 如同是我的淚 不停的落下來
彩虹裡面 隱藏著我對妳的思念
彩虹裡面 隱藏著我對妳的思念
台灣女子唱:
我在你與我之間 依賴著你對我說的話
聽不見你的聲音 知道你不再說話的苦
是因為你對我的溫柔 所以我懂得對別人好
發覺你心中充滿的憂鬱 我總是難以理解
OH~~~~~該停止等待或是愛上等待的苦
一樣在不快樂的國度 卻依舊不知你在哪裡
男子唱【日語】
為什麼大家都忘了這一切
一直重複著可憎的事情呢
但是 現在 在大海的那一頭
朝陽正高歌著呀
明天太陽還是會再昇起的